重庆之窗 > 轨道交通与航空服务学院“三下乡”——扶贫干部张海华专访

轨道交通与航空服务学院“三下乡”——扶贫干部张海华专访

2023-07-13 13:05 来源: 重庆之窗

  7月7日,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轨道交通与航空服务学院“踏遗寻航”发展成就观察团和“踏遗寻航”民族团结实践团全体成员赴酉阳县板溪镇光明村,对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“90后”扶贫干部张海华进行了专访活动。采访过程中,张海华向同学们详细介绍了张家寨的历史沿革以及发展状况,并结合自身成长经历和创业励志故事,围绕乡村振兴、大学生返家乡创业等方面向同学进行了分享。

\

实践团队专访现场

  据张海华介绍,从小生在农村的她为响应国家脱贫攻坚的号召,毅然辞去北京的高薪工作返回家乡成为了一名扶贫专干。工作期间,她发现乡亲们空有好品质的农产品却苦于没有专业技术和资金支持,无法将产业做大做强,便挨家挨户帮助乡亲们申请无息贷款、自掏腰包动员大家出村参加技能培训等,将村中每家每户产业都做了起来。她带领乡亲们建立鸡鸭养殖示范点,学习电商、抖音等网络推广和销售平台,在平台上晒土货、晒文化、晒特色,同时线下与重庆主城的几个高档餐厅、超市、电商企业形成了长期供货合作模式,还带动发展了电商土货店。

  2019年5月,张海华带领乡亲们成立注册资金500万元,集农业生产、电子商务、食品加工、配送服务于一体的完整产业供应链企业,并成为官方指定“酉阳消费扶贫运营单位”,先后荣获重庆市青年创新创业“分会会长单位”“乡村振兴示范单位”“重庆市消费扶贫示范单位”称号。特色农产品的包装、策划、销售,以“源产地”订单农业反向推动产业集群发展,农产品“三品一标”贯标申办、包装设计、品牌打造、农产品配送、营销推广,将企业与村集体经济、农户有效连接,解决了分散资源难统筹、生态资源难变现、农产品价格难提升三大难题,利用共富乡村模式带动农产品走出大山。公司解决7名大学生、30名返乡创业青年、52名留守妇女和留守老人稳岗就业。经过近4年的发展,公司目前已拥有生态稻鱼、高笋鱼基地500亩,创建“酉好油”“酉州火铺腊肉”“酉州牛肉干”“酉州香猪腊肉”“酉青创”等品牌5个,承接运营酉阳消费帮扶运营中心,开办中国西部消费扶贫中心酉阳消费帮扶馆、江北·酉阳消费帮扶助农超市、酉阳消费帮扶馆(江北区人民政府店)在832农副产品政府采购平台开设店铺4个,与永辉超市等403家大型商超、政府机关、企事业单位等312家集团客户建立了稳定的销售供应关系。公司的销售额逐年递增,2021年销售额2000万元、2022年达到3000万元。业务范围覆盖25个乡镇、217个村、53个基地、32个农产品厂家,直接带动729人就业、5000户农户增收。公司拟于2023年在龙潭镇火柴厂投资960万元,建成占地2000平方米的农产品生产、分装车间,将全县39个乡镇的农特产品进行统一的分拣、加工、包装后销售。

  张海华的返家乡励志事迹先后获得了“重庆市扶贫开发工作先进个人”“重庆市最美团支书”“重庆市岗位学雷锋标兵”“重庆市十佳农村巴渝网姐”等市、县级荣誉共10余项。目前,张海华正致力于推进张家寨文旅项目,带动乡亲们依托张家寨吊脚楼打造青创民宿,进一步带动当地致富增收。

  张海华鼓励实践团队同学们,无奋斗,不青春!希望青年学子永远保持积极进取的心态,奋发有为的姿态,做有理想、有追求的新时代青年。同学们认真聆听张海华的返家乡创业励志故事后深受震撼,感触颇深。实践团成员纷纷表示,要以张海华同志这样的振兴家乡励志人物为榜样,在实践中磨练品格、增长才干,牢记党的教诲,立志民族复兴,不负韶华,不负时代,不负人民,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!

声明:作为重庆之窗 的内容发布网站,页面展示内容“轨道交通与航空服务学院“三下乡”——扶贫干部张海华专访”的目的在于重庆之窗 内部会员学习之用,不代表网站立场,且不支持任何商业行为。如您浏览重庆之窗 后与第三方网站、企业、个人进行任何商业行为及任何其他行为,由此产生的一切损失,本站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。本页面“轨道交通与航空服务学院“三下乡”——扶贫干部张海华专访”所有文字和图片均由用户投稿或来源于第三方网站(已标注来源),与本站无关,本页面系网站的测试页面,仅对内部开放,并非最终公共呈现结果,若有侵犯您的版权请第一时间联系我站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。

评论